藥物安全性評估
目前,首寧生物已經(jīng)可以在體外大量制備質(zhì)量穩(wěn)定的疾病特異性和正常人群誘導(dǎo)多能干細胞(iPSC),因此我們可以為科研人員提供無限量的、質(zhì)量穩(wěn)定的iPSC以模擬臨床I期試驗,在體外測試藥物的毒性反應(yīng),部分代替目前臨床I期試驗直接在人體身上的測試,從而避免臨床I期階段的藥物毒性對患者的傷害,大大提升對受試者權(quán)益的保護。
應(yīng)用實例
(1)2013年,美國弗雷德里克國家癌癥研究實驗室的Guo Liang等人在《毒理科學(xué)》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發(fā)現(xiàn)iPSC來源的心肌細胞與原代心肌細胞相比,更加接近于真實的人體內(nèi)心肌細胞。同時,他們還完善了基于iPSC來源心肌細胞的心臟毒性測試模型,為iPSC在藥物毒性測試中的應(yīng)用開辟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Guo, L., Coyle, L., et al. (2013). Refining the human iPSC-cardiomyocyte arrhythmic risk assessment model. Toxicological Sciences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Toxicology, 136(2), 581.
(2)2016年,斯坦福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的Joseph Wu的研究團隊在《細胞-干細胞》期刊上發(fā)表文章稱,他們利用人源的iPSC制造出的心肌細胞可以較真實的保留每個病人特異的基因表達模式,尤其是與代謝和應(yīng)急反應(yīng)相關(guān)的基因。因此這些iPSC來源的心肌細胞可以在體外更準確的檢驗藥物對每個病人潛在的心臟毒性。利用這一原理,可以針對性地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出個性化的精準療法,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證病人的安全。
參考文獻:Matsa, E., Burridge, P. W., et al. (2016).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patient-specific human ipsc-cardiomyocytes predicts individual drug safety and efficacy responses in vitro. Cell Stem Cell, 19(3), 311-325.